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笔简情浓绘高原 墨淡意深写人生——张定平水墨人物画

2021-09-19 06:03:58

张定平  甘肃省和政县人,原和政县文化馆馆长、和政县民俗博物馆馆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夏州美协副主席、临夏州书画院院聘画师、和政县美协主席。

美术作品以藏族风情写意人物为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州、县书画展览和大赛。部分作品荣获一、二、三等奖项。作品《乐》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新疆等地展出。《小白杨》荣获中国西安阳光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铜奖。《格桑花》在甘肃省长庆杯书画大赛荣获优秀奖。《新春乐》四条屏等作品分别参加了甘肃省美协主办的各类展览。部分作品被上海、西安、桂林、新疆、兰州、庆阳、皋兰、白银等地收藏。多幅作品发表于报刊和获奖作品集中。




笔简情浓绘高原   墨淡意深写人生

——张定平水墨人物画


文/董世忠


传统意义上的淡彩是在钢笔或铅笔线条的底稿上,施以水彩,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辅以色彩来烘托画面气氛。它是线条与色彩结合的完美再现。淡彩作为绘画艺术中特殊的形式语言,作用远大于塑造物体本身,艺术家通过对节奏、韵律、动势,力度把握来表达思想,感情,意念的一种手段。淡彩发展到今天形式和内容的范围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这个“彩”理解应该是不仅限于水彩,可以是彩铅,可以是水粉,也可以是国画颜料或其他,只要是能在软硬笔线条的底稿上和谐地运用色来营造画面氛围和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尝试。


高原子孙  200×100cm


淡彩画在中国百年历史发展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新的突破。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在努力探索钢笔、毛笔、铅笔、水彩、水墨、岩彩等工具和材质属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形式和语言,这不仅繁荣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发展,更使当代淡彩与水墨交织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貌。张定平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阅历丰富、为人谦虚、吃苦好学、才华出众在西北民族地区从事美术教育、艺术管理、民间美术研究创作近40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不少人情世故,积累了不少人生经验,也练就了全面的中国画造型功力。他的人物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借鉴现当代名家之法并吸纳西画速写、钢笔淡彩优点,形成了自己新颖生动的画风;他笔下的花鸟,题材丰富多变,构图新异空灵,主题主次分明突出,点线疏密有致,画面虚实相间,墨色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他的山水不多见,老师崇尚“北宗”用笔“南宗”用墨、所以但凡能看到的作品往往以点画谨慎、结构清晰、用笔工整简约、画面潇脱隽秀。除绘画、书法外老师喜爱文学和历史,涉猎地方民间美术研究。多年来,他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硕果累累,为人称道。不用说,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除了良好的个人修为和资质外,与老师追求艺术和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更值得我们晚辈和同仁学习的是,他是一位很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画家,他不仅在绘画实践中思考和探索艺术规律,而且把绘画的创造理念与社会人文和民族地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创作的源泉和艺术追求。多年的美术教学和少数民族美术研究,使得他对历史和人文、社会与宗教、城市与农村、现实与未来、传统与当代、淡彩与水墨、继承与创新有许多新的认识和看法,这自然也赋予他绘画创作的亮点和特色。


情系高原  200×100cm


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笔墨决定了人物画不能拘泥于真实的摹写,而更注重在传统笔墨统摄下的传神写照,尤其是对人物造型的处理和人物性格的把握,张老师的水墨人物画既有中国传统的笔墨韵味,又有现代绘画图式的语言,他把传统笔墨的写意性特征抽绎出来,作为绘画技法的最基本语言,再结合速写式写实的造型手法再赋以淡彩的表现形式,并将写实性纳入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中,从而确立了明快淡雅、简练生动的水墨淡彩人物的风貌。张老师在人物画水墨创作和速写式淡彩上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他坚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得益于他对西北的热爱和对艺术真诚的态度。他专注于水墨技法和线条造型的同时更注重研究人物性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生活阅历,而且十分重视对人物主体的主观体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一种难得的视觉穿透力和心理感应力。他的这些能力在许多人物写生中得以体现,并在他的写生创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同于前辈画家的是,他淡化了人物画表现传统成分,而追求更为客观的真实性和表现性。这种真实和表现来自于灵感、来自于激情、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用心感,而且,这种体悟与追求,越是进入佳境,越感觉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并且有着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价值意义。他大胆探索细心尝试用各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寄情于自己并传达、衬托人物的身份甚至身世。在不丑化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力求表现一种源自现实生活的自然真实美感。


多垛湾的夏天  30×20cm


近年来老师除了主题性创作外,更多的是写生作品,他的写生并不是就事论事单纯的对物写物对人写人,而是借助写生发挥艺术构思想象力来弱化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更多的注重于对人物性格、形象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把控。如《雪莲花》《暖午》《拉卜塄展佛节》《扎尕那子民》《卓玛》《春风得意》《拉卜愣寺的晚霞》等,都不是以大场景和情节取胜,而是集中笔墨来交代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通过人物形象和内心的刻画,来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心境,其中有同情也有赞美,更多是一种人性的本真表达,也有某些困惑和理性的发问。作品《春风得意》描绘了甘南藏区春暖花开藏区少女身着节日盛装结伴赶集归的场景,一对花季少女,谈笑回眸、神态优雅,不看衣着和头饰很难与藏区联系在一起。画家用精准娴熟的线条生动的勾勒出了人物形象特征,用简洁淡雅的色彩来点缀和概括复杂的内容,用大面积布白来省略庞杂生活场景,整幅画面以用笔用线的简洁凝练、色彩的清淡高雅描绘了新时代新时期藏区人民幸福健康、阳光时尚的新气象,同时也寄寓了艺术家对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


多垛弯的老人 30×20cm


老师是一位心中充满着童心、爱心和懂得感恩的画家,他大多数的写生与创作都带有浓郁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身处西北边缘深爱藏区的他,关注西北边远、关注生态文化和牧民生活是老师的使命。“谦和”“仁爱”是他一生的信念,同时,他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显得那样的纯真、和善、耐看易打动人心。看老师作画就像听一位智者在述说人生,自然、简练却不简单,总感觉有股暖流在慢慢充盈着心窝。那是因为每一幅作品后面都隐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作品《母与子》画幅不大,画中拿奶瓶的藏族母亲用墨勾勒,藏袍赋以墨色,藏袍花边用红黄蓝点缀,人物表情饱满、衣着自然、背上小孩回头探望富有童趣,小孩用线造型简练而生动,背囊与母亲藏袍形色和谐统一,画面并没有大幅着色,只有酣畅的笔墨和灵动点缀的着色,使整幅作品在老师巧妙地构图和用色下,显得那样的生动与和谐。画中的母亲占据着画面中心,她的头、脚和半跪的双膝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母亲着装生动富有典型的藏式风格;半跪的身体造型圆润略显丰满;神态安详恬静细腻,红润的脸庞洋溢着健康美丽;歪着大脑袋露着胖乎乎脸蛋的小孩惹人喜爱。画中年轻安详的母亲,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母性的伟大;而她背上活泼可爱的孩子好奇的来回探望,显得那么的舒适和温暖。这幅温馨恬静的画面,只有在拉斐尔的绘画中或童话故事中才能显现,站在画前好多人都不愿很快离去,那是因为作品反映了人间的温情和母性的伟大,不由得让观者遐想联翩,梦回童年。


春酣图  69×69cm


在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本国本土民族文化与民族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与反思,并且以更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尽管各自选择的题材、表达的方式、实现的过程有差异性,但这恰恰是这个时代艺术最真实的体现。张老师的水墨人物画,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对优秀传统的拓展、吸收和转换且关注现实生活。在开拓新意境、探索新技法,追求新的审美情趣和笔墨范畴的过程中,既注重对“继承性”精神的深层感悟和对“创新”的良好把握并具备了相当水准的人物“写型”和“造型”能力;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又不失笔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讲求笔墨意味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人物画重“意”则失“形”的缺憾;在水墨人物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汇探索方面,张老师作了有益的尝试。他的作品既摆脱了只讲笔墨意趣而不能深入刻划的“简化”,又避免了水墨人物画过于用素描关系来表现的“西化”。用素描造型与块面结构、水墨笔法与色彩关系来要求他的作品显得有些多余。他用手中的画笔,真实的思想情感书写和阐释着自己绘画形式和语言,塑造着这个时代富有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同时,他关注时代,崇尚自然,遵从艺术发展的探索和实验中,规范着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图式,从内涵到形式丰富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赋予了水墨人物画以新的现代感和时代性。他的勤奋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赞赏,更使我们尊重和赞赏的是,即将退休之年他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常组织学生和画友深入藏区体验生活、从写生创作寻找灵感,为完善自己的艺术追求而继续努力。


赶集  30×20cm


在世界艺术发展长河中,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西方与东方矛盾交织相互融合的事实还将继续于这个时代并伴随艺术的发展而延续,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关键是要找到到适合于自己而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艺术语言或艺术风格。希望张老师在未来的艺术旅途中,在中国水墨画从传统转向现代,从单一趋向多元形态发展过程中,坚持自我追逐梦想完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涅磐。


朝圣  20×30cm


藏族老阿妈  30×20cm


出行  69×69c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