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了不起!看完这波朱家角的百年商号风云,我决定再去朱家角逛几遍

2022-07-26 13:43:29

尚都里

迈入新年的朱家角,因地铁而迎来全新气象,焕发新的生机。这是青浦通的第一条地铁,也许未来,将会有更多轨道交通来到这个千年古镇,让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开出更灿烂的花。


而此时此刻,让我们回首百年,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曾在历史的洪流中,创建过许多江南第一,也留下了许多唯一,以至于至今都流传着一句古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如朱家一只角”。这些“第一”与“唯一”,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有些保留至今,今天不妨让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些属于朱家角的“一”。


米 行

朱家角米市的日交易量达900余吨,号称“万石”。

朱家角地处江南水乡,四乡物产丰富,盛产稻米。在日渐发展的商业中,米业兴起较早。早期米市,以牙行形式出现,不用本金,农民的粮食交牙行后,牙行主转手卖出,从中牟利。


清同治年间,朱家角当地人李某开创恒源米行,规模较大,是朱家角镇有记载的最早米行之一,后由席子佩、赖嵩兰、吴启文三家接办合营,改名为恒益丰。到清末民初,创建的米行大大小小共40余家,其中恒益丰、合丰、正余、全号规模最大,合称朱家角“四大米行”。


如今,米行的踪迹已然不可追寻,只有东井街河畔的粮仓还傲然挺立。现在,在尚都里北岸的建设中,保留了当年被称为“天下粮仓”的存米仓库,而我们也依然能从中窥见它当时的浩大规模。

恒源米行,朱家角第一家米行(作者:石磊)



邮 局

光绪二十二年开办,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

大清邮局,位于西湖街35号,前身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的大清邮局,光绪二十九年正式立为朱家角邮寄代办分局。


这所邮局是当时华东地区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


时光荏苒,尽管网络取代了邮寄,微信取代了写信,但大清邮局却没有消失。它的一楼是中国邮局的历史演变的介绍,二楼是多个朝代邮政介绍以及清代至民国的珍贵明信片和信件原稿展示。而且至今,我们还能在里面寄一张明信片,回忆过去的“慢生活”。

大清邮局,朱家角第一家邮局(作者:陆永生)

现在依然在营业的大清邮局,是朱家角著名景点



钱 庄

始于光绪十八年,朱家角第一家钱庄,停业于清末。

朱家角物丰民富,金融业自然也风生水起。光绪十八年(1892年),朱家角镇东瑚瑎港新办震泰钱庄,成为朱家角历史上第一家钱庄。


“震”字取其“威慑、威震四方”之义,以此形容权威大,有一定的影响力;“泰”取之于“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国家昌盛的象征。“震泰”即寓意着其一直以来雄厚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以及长盛不衰的盛景。


震泰钱庄经历风雨飘摇,停业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随着米行、油坊的崛起,朱家角又先后开设了长源、鸿茂、震裕三家钱庄。这些消失的钱庄,曾一度见证过朱家角的历史演变。

震泰钱庄,朱家角第一家钱庄(作者:杨顺泰)

当年钱庄中的市井生活(作者:龙纯立)



饭 店

朱家角的百年老餐馆,招牌菜为鳝丝奥灶面。

茂荪馆的前身,叫茂林馆,位于北大街,在曾经人潮鼎沸的市镇上,也许并不算最亮眼的一家,也不是最早的一家,但却是现在唯一留存下来的一家。


茂林馆店主韩姓,名盖黄义顺、长兴馆之上。雇有名厨高手,以善于烹饪水乡名菜,闻名遐迩,其中“火夹肉”、“鳝燠面”尤为特色菜。1956年对私改造时,为合作商店之一,仍以原名对外营业。1958年改为“朱家角饭店”,,,恢复原名,现在则叫茂荪馆。


茂荪馆与过去已有很大不同,但传承至今的“响油鳝丝”,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倘若来朱家角,不妨点上一盘,尝一尝地道的古镇味道。

茂林馆,唯一留存至今的饭店(作者:张忆周)

它是朱家角真正的百年老店



油 坊

元号油坊,为朱家角当时规模最大的油坊。

在朱家角的历史中,米与油是其富饶发达的根本,亦是不可绕开的话题。清光绪五年(1879年),镇上首富蔡氏兄弟开设聚源元油坊(亦称元号油坊),为青浦最早一家规模型油坊。


继首家油坊开业之后,蔡氏家族又开设了聚源全,聚源泰两爿油坊。三家油坊每年在菜籽登场开榨季节,雇用大批季节性打油工,每家近百人,日夜操作,大量加工食油,每天加工菜籽约七千斤左右,出油率在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之间。后来经营规模日益庞大,高峰时,三大油坊日收油菜籽120万-130万斤。由于管理严格,操作细致,所产“朱家角菜油”远近闻名,行销百里以外。


,曾编印出版过铅印十六开《市声报》,分发附近二百余家经营油脂业的同行,互通市场行情,操纵菜籽粮油大权。 

元号油坊,朱家角第一家油坊(作者:孙玉宏)



酱 园

曾经,朱家角的酒酱业,有三辆并驾齐驱的马车。

那个时候,朱家角有三个酱园:涵大隆、义成泰、恒隆如,是角里酒酱业的“三驾马车”,这其中,义成泰酱园历史最为悠久,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杭州人丁松牲开设。


义成泰资本雄厚,作坊庞大,职工近百人,占地13亩5分,有酱坊、乳腐坊、磨坊、修理杂作部等,名产有特色乳腐、各类酱油、玫瑰露酒等,一时盛况空前。1956年,义成泰酱园与涵大隆、恒隆如合并。现在在北大街,我们还能看到百年前的涵大隆,还能尝到特色乳腐的鲜美滋味。

义成泰、涵大隆,规模第一的酱园(作者:宫晓东)

它的身影,依然在北大街上



药 号

始于光绪三年,百年历史,完好地传承到了今天。

现在大街上药店遍地都是,但在朱家角,最知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药号,便是童天和,创建于清光绪年(1877),和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同宗,是江南著名的国药号之一。


童天和素以挑选道地药材,自设工场,精工炮制饮片而负盛名,药工刀法娴熟,技术高超,自制各种丸散膏丹,年煎驴皮胶300张,龟板胶500市斤,年供应薄片阿胶500市斤,膏滋药近千料,每料药价2~2.5石糙米。


该店还聘请名医坐堂处方,先后有金乃声、金宝祥等应聘,名医良药,相得益彰,远近闻名。解放初期,行业登记时,有资本24337万元(旧人民币),占全镇药业的44.54%,是当时朱家角最大的药号。


1956年加入公私合营,成为生药库及制品工场。至1986年恢复原店名,门市配方及聘请老中医坐堂门诊的传统恢复,现在则为门票景点之一。

童天和,古镇第一药号(作者:徐本方)

时至今日,依然营业中



布 行

衣食住行皆是根本,而最大的布行,也创立于此。

在过去,朱家角绸布业有永泰元、恒大、高义源等好几家店铺,这其中名号最响,业务最大的,便是永泰元绸缎局。


永泰元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设于北大街,原名“永泰源”,民国十四年(1925年)吸收元号油车股本,扩资改组后易名为永泰元。


永泰元资本雄厚,业务兴旺,冠同业之首。主要经营绸缎,呢绒,棉布,兼营顾绣,礼服,兜纱等,鼎盛时期库存绸布价值3万元,流动资金3万元,放帐3万元,年营业额12~13万元左右,是镇上棉布业中唯一一家持续经营到公私合营的大型商店。

永泰元,古镇规模第一布行(作者:张安朴)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在大浪淘沙中被淹没,也总有那么一些被留存。朱家角过去的历史与繁华,永远被留在了过去,但就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不忘过去,才能不畏将来,今天,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也正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未来的朱家角,在有了地铁,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规划之后,又会焕发出怎样的光辉,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

油画资料: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来源:尚都里(shangdu-li


-End-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是小编圈圈,我在这里等你~

识别二维码

可加小编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