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临帖要尽量忠实原帖,要坚守一家一碑一帖!

2022-07-13 08:53:35

临帖展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在当下,中国书法艺术特别需要一种传承与发展。从来稿来看,目前全国的作者们对传统的取法还是比较多元的。历史上这些经典作品都有所临摹,甚至原先不被关注的,包括一些写经体以及清代、近现代的一些书家作品也有涉猎,吴昌硕、齐白石甚至白蕉都有人在临摹。临帖展对大家静下心来潜心传统经典,必将有积极的促进。

 

刘月卯作品


从进入终评的600多件作品来看,大家在选择范本上还是明显感觉到比较“挤”,历史上有些书家或者有些作品被临摹的比较多,但有些临摹的比较少。宋元明清被选择临摹的书家作品是比较多的,“宋四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这三家明显比较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王铎,都是屡屡被临摹的对象。临摹晋唐虽然也有一部分,但是我觉得把握上还不够出色。特别是在唐楷的选择上,除了对褚遂良的把握,对欧体、颜体、柳体,可能比较出色的作品比较少。这几年来,大家不约而同在取法上挤到一条道上来了,有一种扎堆的感觉。 


2

一个书家要坚守一家一碑一帖

 

临帖和创作,为什么很多人脱节?中间我认为缺乏一个养帖的环节。比如临《圣教序》,如果单纯地就是看拓片写《圣教序》,你想象不到王羲之当年写字的那种感觉,所以我要借助一点力量,借助“二王”体系这些书家们。我会看看米芾的行书,或看看董其昌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甚至王铎所临的《圣教序》,参阅这条主线上这些重要的书家。在学习他们的同时,我就实现了对《圣教序》新的感悟,这是一种方法。

 

刘月卯作品


还有,要强化对碑帖的感情。我特别反对拿过来就临,临一下就放下,这个习惯特别不好。水过地皮湿,甚至就是蜻蜓点水,对这个帖还没有掌握。我主张一个书家要坚守一家、一碑、一帖,这是最基本的。比如我立足宋人米芾,我选了《苕溪诗》或者《蜀素帖》,那么为了学好米芾,我必须把王献之牵出来,看看米是如何学习借鉴王献之的。再往下牵出王铎,看看王铎是如何借助米芾这个跳板去追“二王”的。这样临帖要求比较高,一是加强书家的理解,而是对整个书法的链条会理得非常清楚。我觉得这是一种科学的临帖方法,我这样做,也教学生这样做。这样就让脱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刘月卯作品


再有就是要学会对帖的“举一反十”甚至“举一反百”的能力。对帖上字的用笔、结字的特点,要形成一种记忆。历史上很多名家都是借助了某个帖,而创造一种自己新的风格。比如说吴玉如先生,给他启示最多的是《伯远帖》。《伯远帖》就5行47个字,吴玉如先生通过这个达到“举一反百”的能力,掌握了帖上每个字的特点,形成他对王字的继承和超越。白蕉先生也是这样,他特别喜欢晋人尺牍。如果分析白蕉先生的用笔结字,其实写得很平和,没有故作惊人之态,但是这种韵味比较醇厚。为什么醇厚?他就是非常真实地走进了晋人尺牍的表达方式。沈尹默先生则是在点画的锤炼上非常厚实,所以看沈先生的字就感到铁画银钩。这些大家都是结合自己的特点、性情,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找到一个突破口,实现对某个帖的一点继承和发展。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好了。


  本文作者:刘月卯,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评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延伸阅读


临帖,是书法创新的唯一捷径!

学书法为什么要从临帖开始?

所有不临帖的书法创作,都是耍流氓!

怎样正确临帖?(真想学书法,建议多读几遍)

临帖不是描字,谈4个书法学习问题!

全国首届临帖展获奖作品图片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征稿启事(2017年2月20日截稿)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入展名单公示(共229人)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4月18日在广州开幕(附海量高清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家园微店


中国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抢先知晓


公众号名称:书法家园

微信公众号:shufadaquan

管理员微信:shufajiayuan8

官方网站:www.eshufa.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