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中国好医生好护士】2022年4月月度人物来了!

2023-09-03 10:25:45

近日,“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2年4月月度人物揭晓。他们中,有白衣执甲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有扎根基层的健康卫士,有技术精湛的大国良医,还有在冬奥保障上大放异彩的“雪上”医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健康,用医术仁心践行着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

“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我也是党员,国家有需要我先上。”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第一批进入焦作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组建援鄂医疗队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求到武汉去。”

2020年2月3日,赵童跟随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一次晚上查房时,一名老年男性不安的行为引起了赵童的注意,他随即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考虑是粪石阻塞引起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开塞露治疗效果也不佳。考虑到患者80岁的高龄,既往有心脏病史,影像学看见肠管明显扩张,如果不及时处理有肠破裂穿孔的风险,会危及患者生命。紧急之下,他用手为老人将粪石逐一掏出,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在抗疫一线,还有一位“铁娘子”。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每一次疫情袭来,她都冲锋在与病魔搏斗的最前线,她就是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应云。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傅应云带领呼吸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支援定点收治非典患者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彼时,女儿正在生病,丈夫也在抗击非典一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傅应云主动请缨,再次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奋战抗疫一线。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守护病人、调呼吸机参数、查找文献、制定治疗方案,傅应云常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连续在定点医院战“疫”坚守88天。常年守在危重症患者身边,与死神相搏,在同行眼中,傅应云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希望,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再守一守,就会变好了!”这是傅应云最常说的话。

在抗疫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在聚光灯看不到的角落默默奉献着,他们就是疾控“检验人”。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测所流感科科长叶盛,十余年来一直战斗在传染病病原检测一线,专业技术精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坚守实验室,带领团队细致甄别、反复检测,完成重庆各区县首例新冠阳性样本的复核以及全市疑难样本的确认和筛查。此外,2021年9月,他作为国家流调专家队中一员,前往福建支援流调溯源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在叶盛看来,抗疫不分战场,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都是英雄。

在今年的冬奥会赛场上,中国第一批滑雪医生首次登上舞台,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滑雪医生的风采。他们用高超的滑雪技能、顶尖的医疗救援能力,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201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保障定点医院,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学亚担任医疗队医疗官。如何让滑雪医生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这让梁学亚夜不能寐。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依靠高强度的锻炼。每当有队员在训练中受伤,梁学亚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鼓励队员们“四年磨一剑,冬奥因你而精彩!”

今年1月17日,梁学亚带领医护人员,把6个医疗站的医疗物资运进延庆赛区海陀山,一干就是3天,因为天气寒冷,手都被冻僵,失去了知觉。冬残奥会期间,是梁学亚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他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指挥直升机、医疗站和救护车。直到全部比赛结束,医疗队实现新冠肺炎病毒“零感染”,而梁学亚的体重降了7斤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李亚洲带领40名队员苦训3年,见证了滑雪医疗队的“锻成”。每个雪季到来,李亚洲都要带队员前往张家口集训。训练中有多名“滑雪医生”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李亚洲自己也经历了两次肋骨骨折。可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几个雪季过后,雪道上风驰电掣、背包负重滑行的他们,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雪季过后,李亚洲又两次带队进京接受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培训,将一个个专业精英打造成为野外救援全科医生。

“每周5次的出诊,是我最享受的事情。”今年82岁的杨震,是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工作60年,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从未间断,年门诊量万余人次。杨震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师承名医王新午及麻瑞亭两位老先生。他潜心研究相火理论,擅用黄元御气机升降学说治疗疑难杂症。杨震曾多次参与指导陕西省麻疹肺炎、出血热、非典、甲流等抗疫工作,到一线救治患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杨震作为陕西省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首席顾问,研制预防方和院内制剂,对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如今,杨震仍坚持每周出诊,用高超的医术解决患者的病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往的治疗依赖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而且死亡率也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立志要改善这种情况。他带领团队开展“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创建了“腔内血管外科中心”,让主动脉夹层“巨创”变“微创”。在成功建立常规手术技术路径后,符伟国依旧持续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复杂病例的治疗方案,使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和截瘫率大幅下降,并开发出一系列配套手术器械。为了惠及更多患者,他带领团队积极推广普及腔内治疗新技术,辐射全国47座城市的98所三级甲等医院。

抗击非典,救治汶川地震伤员,抢救天津“8.12”爆炸事故伤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些牵动人心的重大医疗救治任务中,都有季淑清鏖战的身影。作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她不仅屡屡勇挑重担,还是一名心系远方的援疆医生。

作为天津市首批“组团式医疗队”成员,季淑清远赴三千公里之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她在指导当地护士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引导其增强科研意识,并带领团队成功申报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该院专利“零”的突破。为了服务偏远地区患者,季淑清还利用休息时间,多次下乡开展义诊。时至今日,她还经常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

“回到农村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丁晓东放弃了城市公立医院的“铁饭碗”,选择回到偏僻乡村。他面对的,不仅有旁人的诧异,更有家人的强烈反对。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李家村,“倔强”的乡村医生丁晓东,就这样守护村民健康30年,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出诊路上骑坏了一辆辆自行车,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前几年,丁晓东又有了新任务――为困难户做好医疗保障及健康管理。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会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贫困的患者好了,这个家庭才能好起来。”也正是因为国家的好政策和丁晓东们的尽职尽责,使得这些贫困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

吉木子石从事艾滋病防治20余年,曾先后在四川省昭觉县卫生防疫站、昭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许多时候早上5点就要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干我们这行,下乡的时间多于坐办公室的时间。”由于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家人,她一直心怀愧疚。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吉木子石都会按时为患者送去所需药品,督促按时服用。同时,还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不言放弃。有时看到患者家里困难,吉木子石也会很难过,常常自己掏钱给患者。“有人不理解,但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患者也是我的亲人。”吉木子石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