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费县的山》----点灯山

2021-09-08 11:03:51

《费县的山》----点灯山

 来源:轻风美篇 


摄影:郭宗平

文字:葛文峰

点灯山在费县南张庄乡台乐庄村、台子沟自然村北、台子沟水库东侧。山顶有一块条形巨石矗立,远看像正点燃着的灯芯,村民称灯石子。灯芯通体扁平、瘦长,顶端稍微尖而圆滑,颜色微黑,像灯火烧灼留下的痕迹。而且顶端自然风化碎裂成两半,很像修剪过的灯花。村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到灯石子顶放灯。在山下看,灯石子是个方形的立石,但从侧面看,却是悬堆在一起的几块巨石。

灯石子

从山顶东边看夕阳下的灯石子

纱帽翅

虎石子、大立石

船石子

鳖瞅蛋

神龟拜玉皇(下面有此龟传说)




























1、神奇的点灯山拍摄游记

2、点灯山传说

3、神龟拜玉皇传说

1、神奇的点灯山拍摄游记


点灯山在南张庄乡台乐庄村、台子沟自然村北、台子沟水库东侧。据说每逢正月十五,从费县小安子山口向东北方向看,就能看到点灯山上点灯石子火光冲天。为了探究点灯山,我和郭宗平一行三人早上四点半就来到了点灯山下。借着渐渐明亮的晨光,点灯山轮廓次第清晰。中间山顶有一块条形巨石矗立,远看像正点燃着的灯芯,村民称灯石子。灯芯通体扁平、瘦长,顶端稍微尖而圆滑,颜色微黑,像灯火烧灼留下的痕迹。而且顶端自然风化碎裂成两半,很像修剪过的灯花。村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到灯石子顶放灯。不过,据说由于灯石子高耸、圆滑,很少有人上的去,很多灯只能放在灯石子前。只有身强力壮的攀岩高手才能上去,因此,能到灯石子顶上放灯,就是当地村民很奢望的事情了。

点灯山西侧,有一处高耸的岩石,上大下小,很像古代的乌纱帽翅,村民称纱帽翅。东侧,没有明显的山头,只有一块大石头,像一间屋那么大,村民称大立石。大立石西侧有一块小一点的大石头,像一只老虎的头颅,村民称虎石子。大立石下方山脚,有一块船型的大石头,村民称作船石子。

 

纱帽翅和虎石子像点灯山的两条臂膀,灯石子前就是点灯山的胸膛。这山坳,就在点灯山的胸膛西侧。攀爬点灯山并不很难,关键是找准路径。山上唯一便捷又好走的路,是从防火站南边向东奔此处山坳,顺山坳北上。

 

山坡上到处堆放着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圆或方,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几乎每走一步都吸引着我们停下来拍照。此山很少有人上去,又刚刚下过雨,上山的羊肠小道被雨水冲刷,已经看不到一点路痕迹,我们只能顺着流水的方向逆势上攀。光线不好,树木缜密,加上注意力不集中,走了好长一会,没走到山顶,居然阴差阳错地走到纱帽翅后面去了。

 

这是一块非常大的长方形砂砾岩,矗立在一片巨石堆上。太阳出来了,照在岩石上,亮光中含有隐隐的红色,像彩霞染过似的,很是壮观。西侧水库里一簇巨石,有的村民称作楼子,有的称作群龟拜玉皇。后一种说法比较贴切,北方不远处就是玉皇顶,这些石头又太像一群乌龟了,特别是最前面那个大的,、眼睛、右爪、身子、尾巴,活灵活现。身后的几只小乌龟,一个个翘首北望,虔诚认真。

 

纱帽翅北方山坡,有一块石头更像一只乌龟,它趴在一块巨石上,头伸向西方一个圆溜溜的大石头,村民称作是鳖瞅蛋。

 

纱帽翅后面是一座石头房子和几处石头房子的遗址,还有一盘石磨摆放在一侧,看来,从过去到现在,这里一只有人居住。

 

从纱帽翅到灯石子要经过一段山坳和几处断崖。山坳土地肥沃,被村民种上了板栗。随处可见遗弃的板栗壳像一个个刺猬似的堆放在一起,稍不留心就被扎一下。断崖更要小心,这些石头好像被用刀子切过的一样,全都成一个个豆腐块。有些是从两边裂开,形成直上直下的断崖,爬上去要借助树木或者灌木。有些是从中间裂开,形成一道方形槽,遇到这样的地方只能绕道走了。

 

终于走上了点灯山顶,看到了那个神奇的灯石子。

 

在山下看,灯石子是个方形的立石,但从后面看,却是堆在一起的几块巨石。虽然是几块石头,但是向后倾斜的,而且石头都很大,要想登顶,即使有人帮助,也是一件难事,稍不留心,就可能摔下来。

 

灯石子后山顶是一处古代山寨的遗迹,房屋没有了,只剩下山顶断崖边垒砌的半截石寨墙和一圈圈房屋基石。

 

我们从灯石子南侧下山,但走了有十几米,才发现这决定是错误的,因为前面全都是陡峭的断崖。这些断崖上的岩石呈现出不同的姿势,优美而调情,似乎一定要引诱我们上钩似的。我们喜欢美景,但更珍惜生命,权衡一番,还是远远地拍了些照片,躲开断崖,绕道下山去了。

 

又经历了几道曲折,发现了几处值得一拍的地方,才找到了上山的路。

 

点灯山的景色从下看与从上看完全不一样,从右向左看与从左向右看不一样,远看与近观更不一样,来时拍过的地方,下山时照样要拍一拍,而且是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拍几次。美景像绳子一样牵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的脚步越来越缓慢,以至于村民最快半个小时走个来回的山路,我们硬是走了一上午。

点灯山后还有很多景点,像黑石梁、条梁、山门、大牛笼、小牛笼、大石盆、小石盆、霸王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只等能下一次了。



2、点灯山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一伙穷人在山上占山为王,打出的口号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由于他们从不祸害老百姓,而且还经常救济山下的穷人,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多土匪、流寇想过来兼并,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不过,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有钱人的恐慌。那些有钱人担心,如果不消灭这伙人,将来受害的可能就是自己。于是,当地豪绅们串通官府,组织起了一只训练有素的部队,准备上山围剿。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山上人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候,官府的部队悄悄来到山下。不过,来到山下向山顶一看,全都吓坏了。怎么回事?他们看见山顶有一盏灯笼,看不到有人打,却在围着山顶转。 前来围剿的部队首领说:看来山上有能人啊,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他们却早有防备,我们攻山不是送死吗? 有人想到以前那些来攻山的土匪,一个个都灰溜溜跑了,看来,这里真的名不虚传啊。 官府和豪绅组织起来的将士,大都是些胆小之徒。本想着依靠人多势众和精良的装备,再杀他个措手不及。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能人早就把他们的一切行动了如指掌。想到这里,他们悄悄撤走了,再也不提攻山的事了。 这件事后来被山上的人知道了。他们自己也奇怪:到底是谁打着灯笼围着山转的呢?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那个人。最后,有个风水先生道破天机。原来,这是一座神山。是玉皇大帝的一座神灯变成的。占山为王的人并不知道,每逢月黑风高的夜晚,都会有神仙提着一只灯笼巡山。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里,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还会发光。山下是伸手不见五指,可走到山顶,就看到灯火通明。 官府和豪绅来攻山那天,正赶上神仙巡山。 这件事过去以后,这座山就被人称为点灯山。占山为王的人走了以后,成了山下穷人避难的山寨。尽管经历过许多次土匪袭扰,可山寨依然固若金汤,山上的人也毫发未损。曾经有一次,山上的人被土匪围困了三年,山上断粮断水,可没有一个人渴死饿死。每隔几天,山寨里某个角落里,就会出现水和粮食,传说这都是仙人在暗处护佑着他们。


3、神龟拜玉皇传说

台子沟水库大坝,就是国家一级文物徐子汆鼎出土的地方。,有几块石头,石头高高矗立,顶端平平整整,就像一座高楼,村民称为高楼。但仔细看看,又像一只乌龟趴在那里,头虔诚地向正北方向,好像在祈求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神龟拜玉皇。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只神龟,不小心得罪了九天玄女娘娘,被贬到人间。这只神龟来到台子沟一带,看到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就住了下来。神龟丰衣足食,过着比神仙还要悠闲、快乐的生活。后来,神龟还结交了人间一只公龟,两只乌龟出双入对、恩恩爱爱,给美好的生活增添了幸福色彩。不久,神龟生了一只龟蛋,两只乌龟更看到了美好未来。 突然有一年,神龟的平静生活被纷至沓来的各路神仙打破了。神龟在天上的时候,很多神仙都认识,它找到一位熟悉的神仙,问神仙们跑到这小小的沂蒙山区来干什么?那位神仙说来参加神仙祭拜仪式。神龟问祭拜何人?神仙们笑话它说:你真是孤陋寡闻,连蒙山出了大官都不知道。 神龟说:出了什么大官? 神仙们说:天庭的最高领导——玉皇大帝,就出在前面不远处的玉皇顶上。 神龟被弄得一头雾水,那位神仙说:就在北边不远处,有一座山,现在称玉皇顶,是当今玉皇大帝修行的地方。当今玉皇大帝原来是个凡人,姓李,历尽无数次的劫难和上亿年的修行,终于修成正果,被选为天帝,称为玉皇大帝。你在这里修行,咋就不知道呢? 神龟一听后悔死了。这里出了这么大的官自己咋不知道呢?神龟虽然在人间生活,可它毕竟是仙界神龟,与凡间乌龟不是一个层次,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回天庭了,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它却被蒙在鼓里。如果早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此修行,提前疏通疏通关系,自己重新回天庭的事不就是小事一桩了。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神龟每逢各路神仙来蒙山祭拜玉皇,它也跟着虔诚地向着玉皇顶方向拜,希望玉皇大帝开恩,让它早日回到天庭去。 后来,听说玉皇大帝听说了这件事,有了让神龟回到天庭的打算,不过,听说了一件事以后,玉皇大帝改变了主意。是什么事呢?神龟来到人间以后,耐不住寂寞,和人间一只公龟好上了,还生了多枚龟蛋,有些龟蛋孵出了小乌龟,只剩下了一枚蛋。 玉皇大帝于是找人捎话说:等你的最后一枚龟蛋孵化出小乌龟以后就回天庭。 神龟一听喜出望外,跑到岸上日夜守候在龟蛋身边,希望赶紧孵化出小乌龟来。可多少年过去了,那只龟蛋只是裂开了一道小缝,小乌龟就是不出来。实际上,这都是玉皇大帝做的手脚,为了不让神龟回到天上去,施法让那只小乌龟,永远不出壳。 尽管这样,神龟一直在守护着那份希望。它的爱人和孩子们,为了让它早已回到天庭,一直簇拥在水边,虔诚地拜着玉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