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研究—以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

2020-10-20 09:31:23

摘要:文章全面介绍了双口小号的发展历程,并与传统小号的音色和形制进行了详细对比,然后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的曲式结构、旋律音调和特色技法及音响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呈现了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双口小号;沃尔夫·科塞克;《西班牙圣诞夜》;曲式分析;演奏技法 
作者:刘一,男,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 

来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 年第2期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艺术的持续创新,在小号的发展历程中各类型的小号层出不穷,其中在20 世纪60 年代产生的双口小号,持续发展至今已逐渐影响到整个小号家族,并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形制上的不同,其在音色上的表现也更加突出。双口小号能够通过随时切换变音活塞按键来表现不同的音色,打破了传统小号在切换不同音色时必须中止演奏的局限性,使得不同风格的作品增加了演奏和音乐表现的可行性,且在乐曲的情感处理方面也更加细腻流畅。

迄今为止,双口小号在欧美国家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直到2013 年,才由著名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将其引入到中国,至今也只有短短4 年时间。目前笔者尚未听闻为双口小号而作的中国作品,国内更无人针对双口小号艺术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显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引介和补白双口小号的艺术理论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方向。

本文以德国作曲家沃尔夫·科塞克(Wolf Kerschek)特别为双口小号而创作的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通过对该曲的曲式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探究其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同时探讨双口小号演奏此曲时所需要的特殊技法和演奏风格的要求。


一、双口小号的出现、发展及特色 
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乐器形制的不断变革对于音乐风格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17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期,小号逐步发展为管弦乐团中极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并在乐器演奏性能上获得了重要改良,其最鲜明地体现是从康纳多小号(Cornetto)到转阀式小号(Rotary Trumpet)再到配有三个活塞按键的竖键小号(Piston Trumpet这三个根本形式上的转变。

19 世纪初期,作为双口小号发展基础的竖键小号,其出现“大大加强了小号的吹奏技能,丰富了小号的表现色彩,将小号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得到作曲家和小号演奏家们的一致认可,如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安德烈·朱利威(André Jolivet)、亚历山大·阿鲁秋年(Alexander Arutiunian)等众多杰出的作曲家都曾创作过经典且广为流传的协奏曲,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从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小号的音域及性能,把传统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表现方式及其技术技巧完全提高到现代技术技巧的范畴,并把小号演奏艺术及其表现力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 双口小号的出现和发展 
在小号家族的持续演变和改良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具有革新性质的特殊类型小号,例如之前提到的康纳多小号、转阀小号、竖键小号等。在双口小号诞生之前的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曾出现了一系列属于“双口类”铜管家族的乐器,例如双口大号(Double Bell Euphoniums)、回音短号(Echo Cornet)、富短(Flugel-Cornet)、双口圆号(Double Horn)等。从1880 至1930 年之间是铜管乐团在美国发展的黄金年代,也是双口类乐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当时双口大号与回音短号因在双口类乐器中独特新颖的乐器性能而被众多管乐团所重用。

随着乐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以及演奏家对双口小号的演奏需求,从1960 年代初始至2000 年期间,陆续有乐器制造商与小号演奏家合作尝试研制和开发双口小号,例如:在1973 年尝试开发双口小号的美国乐器制造商多米尼克·卡利基奥(Dominic Calicchio),又如在1980 年代为爵士小号演奏家巴比·舒(Bobby Shew)制作双口小号的世界著名铜管乐器制造商大卫·莫奈特(Dave Monette),再如2000-2012 年与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共同合作研制双口小号的德国铜管乐器制作商马克思·泰恩(Max Thein)等。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以及不断尝试后,他们分别制作出了样式不同但各有特色的双口小号。


但由于双口小号在业界的“知名度”较低,且当时的信息相对闭塞,对双口小号了解并感兴趣的人群较少,几乎没有厂商尝试进行大批量生产,导致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双口小号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直至2010 年冬,德国乐器制造商马克斯·泰恩完成了双口小号“最终形态”的制作,并通过德国作曲家沃尔夫·科萨克与著名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的合作,才使得这件极富创意的乐器被真正唤醒。时至今日,在众多演奏家以及乐器制作商的不断努力下,双口小号在音准、音色、乐器演奏性能上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是在整个双口类乐器百年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巅峰之作。

2. 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 
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虽然同属小号家族,但是两者相比在外形以及音色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外形上,双口小号的特别之处在于同时拥有两个降B调小号喇叭口,即在安装阀门的降B调竖键小号之上,再装备一个喇叭即第二喇叭口,并在第一活塞管和活塞帽之间配置一个双口小号专有的变音活塞键,演奏者可以通过按 压此键快速调节演奏中不同色彩的音色以及声音的强弱变化。


演奏者的左手大拇指按下变音活塞键时由第二喇叭口发出带有弱音器的音色,松开变音活塞键后由下面主喇叭口发出没有弱音器的正常音色。这种快速的转换能力,解决了传统小号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使用弱音器时,必须中止演奏的缺陷。此外,双口小号的第二喇叭口可以平行旋转90 度和180 度,将其旋转至这两个角度时,第二喇叭口会和主喇叭口形成相互映射,演奏出不同强弱的回音效果。

正是由于乐器形态的改良使得演奏的音色色彩得到更完美的呈现,其亮点在于能够单独完成双人同时演奏才能完成的连续的、对话式的演奏,即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够在正常音色与加上弱音器后的音色之间快速地进行无缝转换,还可以通过给两个喇叭口带上不同效果的弱音器,演奏出时而嘹亮透彻,时而神秘暗淡的音色。这种音色多变性的大幅度提升,使得演奏者可以不断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不断扩展音乐眼界以及提高演奏技巧,使其在乐曲的情感表达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在实际演奏中,传统小号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同风格不同段落的作品的情感渲染方面也具有片面性。而利用双口小号崭新的乐器特性,不仅在演奏形式上更加生动多彩,且同一首乐曲中不同风格的表达能力也更胜一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细腻的,也是繁复的,通过双口小号进行演奏,可以更好地突出乐曲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情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双口小号对于演奏形式,情感表达亦或是内容展现,都能更加准确完美地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带给听众更强的作品感染力与震撼力。

二、《西班牙圣诞夜》的音乐分析 
沃尔夫·科塞克作为新时代的作曲家,秉承将古典、浪漫、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融于一体的创作理念,于2010 年10 月完成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并由马蒂亚斯·霍夫斯和德国汉堡交响乐团于当年12 月在汉堡首演。这部作品是当今小号界公认的最具创新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旋律时而宁静优美,时而欢腾奔放,整部作品洋溢着西班牙式的热情与光彩,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双口小号在快速转换音色时产生的多种音响效果特性。


2012 年在沃尔夫·科塞克年与马蒂亚斯·霍夫斯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张双口小号专辑《Adventures of a Trumpet》出版发行,《西班牙圣诞夜》更是作为专辑主打曲目收录其中,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在双口小号作品创作以及演奏表现上的极高契合度。笔者通过解析这部经典作品的作曲技法和演奏特点,更好地展现了双口小号演奏的独特优势和乐器性能。


《西班牙圣诞夜》的整体结构为变奏曲式,在单一主题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多层展开,根据作品陈述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大部分是引子,分为两个阶段,D 大调。

第二大部分主题陈述段落(37-117 小节)为降B大调,在这里首次呈示全曲出现次数最多的核心主题c,此处小号担任独奏,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分别担任固定节奏以及和声伴奏声部。

第三大部分(117-236 小节)基本是对之前已经呈示过的材料进行变奏,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四大部分(237-252 小节)是本首协奏曲的尾声,起到收束作用,这里出现的a主题,形成了与引子相呼应的曲式结构。

乐曲完整分析可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访问中华管乐网浏览。

三、特色技法及音响特征 
如前文所述,作为一部当代作品,沃尔夫·科塞克的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运用了多种风格元素,尤其是对爵士风格元素的借用,使得此曲需要运用多种极富特色的演奏技法。《西班牙圣诞夜》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大量强弱交替式乐句,频繁程度达到“每句一换”。如谱5 所示,凡是在括号小节内的音符均要使用弱音器演奏,那怕是在正常演奏中,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急速“跑动”也会给演奏者带来挑战,在演奏过程中来回变换强弱音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使用传统小号,显然是无法完成这类乐句的演奏。小号弱音器的使用涉及到其特殊材料和方式,演奏者必须特别注意弱音器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音准问题,因为其覆盖的密集程度会引发音高的改变。如果用传统单喇叭口小号演奏需要频繁使用弱音器的作品,演奏家会变得非常繁忙,需要反复安装和取下弱音器,不仅会导致音准偏差,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其它失误。


而双口小号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按下变音活塞键可以转换到第二喇叭口以演奏带有弱音效果的乐句,使普通音质转化为带有弱音器的音质。尽管手中只有一件乐器,却能在多种不同的音色中迅速变化。这种类似回声的效果,为演奏增添了更强的表现力,同时在多变的音色切换中创造出“对话式“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快速覆盖小号的整个音域,而更为特别的是,通过两个喇叭口音色之间的强弱变化,可以充分体验双口小号带来的亦真亦幻的听觉感受。

结语

任何乐器的革新及发展都有其必要的历程,双口小号的出现“是乐器加工工艺不断完善、音乐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更是音乐思维不断发展的标志”。双口小号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毕生致力于小号相关的乐器结构变革,显示出了在乐曲演奏中大胆尝试不同风格作品以及革新演奏方法的理念。笔者作为艺术院校的小号专业教师,无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精进演奏水平上都深受其益。

特殊的音乐作品需要特殊的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演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乐器的音乐效果及表现力。借助双口小号独特且具创新性的乐器性能和特有的回音效果,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浓郁,音乐内涵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更具魅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用心去感悟和聆听,才能在其中填充更加丰富的内容。正所谓灵魂不灭,艺术永生,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艺术的魅力会越来越浓,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艺术的新鲜血液以及独特魅力。正因如此,笔者在研究和介绍双口小号艺术特色上抱有极大的热情,作为小号艺术的传承者,对马蒂亚斯·霍夫斯和沃尔夫·科塞克两位大师在双口小号艺术发展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人物名片:刘一,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小号教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小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小号联合会常任理事、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硕士、原杭州爱乐乐团首席小号、美国伊斯曼(Eastman school of music)音乐学院访问学者。

欢迎关注中华管乐网(www.cnbrass.com)微信公众号,可获取最新国内外管乐资讯和精品音乐内容。

不定期推送的精品音乐内容公众号

微信ID:cnbrass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