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性能介绍
使用体验
行业动态
资讯:深嵌在鸭池口的红色印记
2021-10-02 09:10:04
村民刘世安老人讲述红军在鸭池口村的故事
地处关中平原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既无奔腾的湘江之水,也无巍巍雪山和茫茫草地。但在红军长征的时候,也走过几支红军队伍,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红色故事。
红四方面军、红25军,在秦岭北麓蓝田至周至一带都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滦镇鸭池口村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红军急切地对我说:“小孩,正在打仗快回家去!”
发生在1932年11月的鸭池口战斗距今已有84年了。尽管鸭池口村还屹立在这片曾经发生过战斗的土地上,但要翻开那段历史,探寻那段深嵌在鸭池口的红色印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很多当事人已经离开人世。
在村主任商根利的帮助下,记者在村子里寻找到许多耄耋之年的老人,但都无法向记者讲述这场战斗。80岁的张立生老人和老伴袁淑芳一看我们进门,就热情地给记者递来自己家的蒸红薯。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像张立生这样80岁的老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战斗,有些稍微大一点的,经历过,但也没有这样的记忆。张立生老人说:“那个时候,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大人们不愿意说战争的事情,他这一辈的人也就不太知道了。”老人告诉我们,“有个叫茹照红的老人,93岁,经过打仗那个事情,身子骨‘刚’得很。”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茹照红老人的家,老人家住的房子还是那种有些年头的红砖房,红木门早已失去光彩,留下岁月的痕迹。老人一身黑色的外衣,头戴黑色的小毡帽,蓄着发白的胡子,但两眼神采奕奕,很是精神。老人告诉记者,自己耳朵不好使,让记者靠近些大声点说话。得知记者是来搜集红军当年经过村里时的一些情况,老人说自己读过书,当过鞋匠,亲身经历了那次战斗。那个时候自己9岁,村里那些年龄小一点的没经历过,他们不知道。
大概是1932年,红军从鸭池口村路过,当时农历十月,天气十分寒冷,红军战士在院子里围在一起拢起火堆取暖。自己9岁,刚念书,看到红军穿着单薄的布衣。,有的战士身上披着炕布,,红军在村子西边,当时西边还有一条小河,红军在西面河边,,在村子东面,两军开始交战,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茹照红老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年龄小,跑到红军那去看,一个红军战士急切地对我说:‘小孩,正在打仗快回家去!’”
等到老人跑回家,就在院子里听到外面的炮火声轰隆作响。待枪炮声消散后,村里人跑出去看,早已没有红军队伍的踪迹,留下了大量的“子”。
资料显示,这是一次威震秦岭的战斗,激战五六个小时,歼敌两个营,缴获棉衣1000多套和大批武器。。红军以缴获的武器武装自己,将旧式枪支砸坏投入涝池和枯井中,轻装前进。西安守城之敌,紧闭城门,惊恐万分。
“王老虎的军队在村里翻箱倒柜无恶不作,还是咱红军好啊!”
今年83岁的茹坤老人闻讯告诉记者:“那场战斗结束后,,急忙撤退。有一个年轻的红军没能跟上队伍撤退,留在了村子里。”
茹照红顿悟一下,似乎回忆起那件事情,连忙告诉记者。他现在还能想起那个小伙子长得黑黑的、胖胖的。“因为肚子疼,捂着肚子跑到一个土坑里,几个小孩子还好奇跑去看。小伙子说:‘小孩子,看什么’,将他们赶走了。后来那个土坑给塌了,红军的小伙子就被压在土堆中,第一天去还有呼吸,大家救了半天没救活,第二天就没气了。村子里的张申将这个红军小伙子埋了。”
红军所到之处宣传革命,刷写大幅标语。!” “打土豪,分田地!”“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建立苏维埃!”的标语随处可见,红军纪律严明,所到村堡,秋毫无犯。长安的穷苦农民箪食壶浆,欢迎红军,称赞红军是“神兵天降”,“真是穷人的队伍”,盼望红军再回来。
红军过后,、太乙向西尾追搜查,在百姓家翻箱倒柜,借机发财,群众深受其害,苦不堪言。茹照红老人回忆说:“腊月二十八,,到村子里来,家家户户都闭户关门,有苦难言。王老虎的军队在村里翻箱倒柜无恶不作,还是咱红军好啊!”
,我还跑到城门楼下看过呢!”
1935年7月15日,红25军进驻子午镇,将地主恶绅在镇上开设的同义信等商号的货物分给穷人,。
在鸭池口村,70岁的刘世安老人拦住了记者,说自己读过四大名著等许多经典书籍,并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子午千年》,书中记载了一件这样的故事:
7月中旬,正是农民锄秋的时候,一大早,王老七就到人市上去请帮工。由于儿子被抓了壮丁,他和老伴忙不过来,租种的几亩地都快荒了。人市上卖工的人特别多,有几个操外地口音的人声明只要管饭不要工钱也可以。王老七就请了这几个人。这几个人也真奇怪,锄地的时候不断地打听镇上谁是地主,谁是奸商,还问这儿常来什么军队。快晌午了,王老七回家取午饭,可是担来了饭,只见那几个人把锄放在地旁大树下,人却没了影,王老七好生奇怪!
当天晚上子午镇人声鼎沸,大队人马进了城门,好几家商店被打开。天刚微微亮,有人叫王老七快开门,原来是昨天帮他锄地的那几个小伙子叫他赶快去领粮。王老七一出门,发现墙上写着斗大的字:“打倒土豪劣绅!”“中国工农红军万岁!”街道上摆满了笸箩,里面盛着从地主家挖出来的粮食,连油缸也被抬了出来,领粮的、灌油的农民喜气洋洋。再看那些兵,说是军,又像民。跟庄稼人的打扮一模一样,只是背上多了一支枪。下午红军要离开了,人们有的送一双麻鞋,有的送一袋干粮。王老七因领回两斗麦,他老伴一下给红军烙了5个锅盔。
为了给土豪劣绅做个样子,红军在子午镇处决了谭嗣桐。求证此事时,茹照红老人说:,我还跑到城门楼下看过。红军为民出了气、申了冤,真是咱穷人的军队呀。”
茹坤讲到红军的好处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红军寒冬路过村子,披着褥子、单子,饿得不行,村民热情地接待红军,给红军做饭,让红军战士休息。,大家都害怕的不得了。”
每当回想起这些小时候的事情,老人的两眼就神采奕奕,仿佛回到了儿时。红军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记忆里,那脸上的皱纹里、苍白的胡须上沉淀了多少红军的故事,时隔多年再翻腾出来,还是那样鲜活。
老人门前的柿子树上挂满红了彤彤的柿子,那是一个传奇的战斗故事,那是一种村民与红军的情谊。当然,那也是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的记忆。
鸭池口:浸透着厚重红色基因的千年名村
村主任商根利介绍:鸭池口村有110名党员,是滦镇街办党员人数最多的行政村。
环山公路的贯通给鸭池口村村民带来了出行的方便和经济效益
9月15日,瑟瑟秋风夹杂着蒙蒙细雨,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秦岭脚下的鸭池口村。。
鸭池口村归滦镇街道办事处管辖,位于该街办东南约4公里处,是长安区中部沿山一带最大的村落之一。1203户,4747人,耕地2060亩。据《西安通览》引古代文献记载:村始建于唐懿宗李崔咸通元年(860年)。
在这座具有近千年历史记载的村落,沉淀着岁月流逝后的印记,多少给人一种神秘之感。走进如今的鸭池口村,笔直的公路从环山路通到村内,村口几家农家乐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道路两边柳树成荫,加上蒙蒙细雨,朦胧中让这个村庄显得更加的宁静、肃穆、幽远。地里的麦苗静静地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汲取着生长所需的养分,这是村民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的希望。来年夏天,待到遍地金黄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自己的幸福。走进村内,街道规划整齐,各家楼房比肩排列在道路两旁。许多村民家门口都长着大小不同的柿子树,秋风吹得叶子黄,柿子反倒越来越红。
1932年红军在鸭池口的那场战斗,随着时光流逝和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无迹可寻。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似乎想告诉我们什么,这难道不像是红军当年在那场战斗中用鲜血浇灌的果实抑或路过村庄时沉淀下的红色记忆吗?心有灵犀一点通,陪同我们采访的村主任商根利是个很有见识、很有头脑的人,他随口而出:“看到这红红的柿子很容易联想到当年的红军,是不是这样呢?”
村里有110名党员,也是滦镇街办党员人数最多的行政村。商根利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鸭池口村的人们和中国广大农民们一样地走过了艰难的路,但始终没有摆脱贫穷饥饿和愚昧落后的困扰,是改革开放,让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奔小康谋富裕求发展的坦途。全村人均年收入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300元剧增到2009年的3600元,楼房林立,街道硬化,杨柳成荫。土特产板栗远销日本和南亚诸国。苹果、猕猴桃等杂果在西安、咸阳等城市独领风骚。这些令人振奋的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村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村民的积极配合。村主任商根利显得很自豪。
前些年,随着村北“205研究所”和村南“西安野生动物园”的相继迁入,给秦岭北麓的这个千年名村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也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新形势下,在各级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扶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鼓舞下,勤劳聪慧的鸭池口村人正信心百倍,筹划一条更加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子。
记者还了解到,村里大力发展公共设施建设,成立老年人服务中心,为村里的老年人解决生活问题,教育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学生从这里顺利毕业。
鸭池口中学位于环山旅游公路与西安御园之间的滦镇鸭池口村,建于1965年8月,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绿树环抱,空气清新,教学设施先进。学校有一个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和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教学秩序优良,教研风气浓厚,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全区前茅,形成政、语、外优势科目。全校获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8名,11名学生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获奖。愿成长在这块红色热土上的孩子能牢记历史,开拓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今年30岁出头的村民茹新利这样对记者说:“因为上面的大型建设项目相继落户村里,现在,村里的大部分耕地都租了出去,更多村民都靠外出务工和创业赚钱,通过在城市里的辛勤劳动获取财富,用以补贴家用。他过几天也要出去工作。”
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村子里的人到城市工作,不管在哪里拼搏,都是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也许是浸透着厚重红色基因的缘故,让记者颇感欣慰的是,村里的人们一个个都显得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推荐
智能生活即刻开启 米家智能生活 - 团购活动001
2020-05-13 07:51:55
中国第一部自主研发的2G手机竟出自这里… 你所不知道的国产“神机”发家史!
2020-05-19 12:53:27
【聆听,红色印记】黄仁烈士殉难地
2020-06-02 07:56:21
关于便血,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
2023-06-05 13:39:33
国庆中秋去哪逛?听说百乐广场《宝庆银楼》黄金特价280元/克,快来围观吧!转发本次活动到朋友圈到店免费领取洗衣液一份.
2020-07-02 10:51:39
百乐汇创邑园休闲报(2018年3月31日)
2020-07-04 14:09:05
曲阳警方回应“男童当街被抢”,真相是这样......
2020-07-10 10:22:53
深圳品牌【Bellefemme粉黛丽人】双面尼大衣新款来袭!实拍+视频看货#女装品牌折扣批发
2020-07-11 12:24:53
【决战百日 前线】乐HUO超能Team 山西团队
2020-07-12 12:52:50
皮肤容易长斑点?不,你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了!
2020-07-12 15:24:14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