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案例】谁是杀死诺基亚的“凶手”?

2021-07-12 08:37:27

7月18日,微软CEO纳德拉宣布,微软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裁员1.8万名,这是微软公司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裁员。被微软收入麾下不久的原诺基亚业务成为重灾区,约1.25万名被裁员工来自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消息一出,渐趋平静的“微软收购诺基亚”事件再次成为人们哀悼和反思的焦点。如果说2013年业界最悲情的事件是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那么,此次微软的裁员无疑是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诺基亚的“树倒猢狲散”不禁让人思量,一个有着近150年历史的企业、曾经的手机霸主,为何沦落到这般田地?


百岁巨人


本来,诺基亚是世界长寿企业的代表之一。


诺基亚的得名,来源于一条河。


时光回溯到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并以当地的树木为原料生产木浆和纸板。随着工厂的发展壮大,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佩雷镇西边的诺基亚河边建立了第二家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之外还有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年,在朋友利奥?米其林的帮助下,艾德斯坦将两家工厂合并,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工厂靠近那条诺基亚河的河边,两人便将新公司定名为诺基亚,艾德斯坦成为诺基亚的首任管理者。


这家从事木材和橡胶制品加工的小公司,却有着做大做强的野心。19世纪末,无线通信产业刚刚起步,利奥?米其林凭借着敏锐的嗅觉,预测未来电信行业市场将大有可为,并说服艾德斯坦,让诺基亚新设了一个电缆部门。正是这一举措,改变了诺基亚的命运。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诺基亚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多个产业的大型公司。1960年,新任总裁Bjorn Westerlund认为电信行业在未来潜力无限,主持设立了电子部,研究无线电传输。1982年,诺基亚生产了第一台车载移动电话Mobira Senator。这台形如巨型收音机、重约10公斤的大家伙,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手机显然相去甚远。不过在当时,诺基亚凭借这款产品在业内声名鹊起。随后开发的Talkman更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诺基亚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在信号模拟时代,研发了不少经典产品的诺基亚,还是被风头正劲的摩托罗拉抢去了风头。


到了20世纪90年代,数字模拟取代信号模拟成为行业主流,GSM通信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诺基亚也迎来了公司发展最为重要的转折点。1992年,新上任的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洞察行业趋势,将诺基亚其他所有部门剥离,只剩下通信业务。此举缓解了诺基亚多元化不力导致的财务危机,被认为是诺基亚公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1995年,诺基亚迎来了痛苦转型之后的辉煌时刻,不仅彻底摆脱了破产窘境,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在全球范围内的剧增,而且为公司积累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1996年,在对用户体验和市场进行细致分析后,诺基亚开发出多款颇具个性和创意的产品,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在《黑客帝国1》中与男主角尼奥一同频繁亮相的香蕉滑盖手机8110,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可折叠式个人智能终端9000。诺基亚凭借这种在产品设计与体验上的创新精神,迅速在全球各大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并一举超越当时的手机鼻祖摩托罗拉,成为全球No.1。


之后,作为手机行业里无可争议的王者,诺基亚创造了一系列辉煌:2003年上市的诺基亚1100全球销量累积2亿台,是世界上卖得最多的一款手机;1998年到2011年,连续14年全球手机销量第一;曾有9款手机销量过亿……在全盛的10年里,诺基亚贡献了芬兰全国经济增长和出口的1/5,成为芬兰人的骄傲。


帝业成空


连续多年站在行业顶峰的诺基亚对手机市场的绝对垄断,让其沉溺于眼前的成功,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崛起。这种居安不思危的状态,为后来诺基亚手机帝国的坍塌埋下了隐患。


危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大潮席卷而来。


2007年1月9日,传统PC巨头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发布了后来被认为改变世界的iPhone手机。同年11月,搜索巨头谷歌携手84家软硬件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改良Android系统,并以开源授权的方式提供给各大手机终端厂商使用。次年10月,谷歌携手HTC推出了首款搭载Android平台的手机G1。


苹果iPhone和谷歌G1的发布,预示着一个全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全新体验的全屏触控智能机开始改变手机行业的格局。


然而,旧时代的王者、芬兰巨人对此没有丝毫危机感,也没有预估到未来全屏触控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当年iPhone和Android系统发布后,甚至完全不被高傲的诺基亚放在眼里。诺基亚仍旧按照自己的步调在这个行业里继续前行。因为它依旧是这个行业的No.1。


2008年,对于诺基亚来说依旧是辉煌的一年,不仅手机新品上市后照例大卖,而且诺基亚联合西门子成立了诺西公司,在电信设备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诺基亚在终端市场的份额已经呈现下滑趋势,整体业务盈利有所下降。


此时的诺基亚似乎也看到了智能手机的新趋势,于2008年年底推出了基于S60 V5系统的全屏触控智能机5800。但由于系统平台相对陈旧,5800在触控体验上根本无法抗衡当时的iPhone和Andriod手机。


之后的几年间,苹果和谷歌都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和改进各自的iOS和Android平台,通过持续不断发布新的系统版本改进体验和增强功能,使其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尽管诺基亚为了使S60智能机在体验上能够紧跟触屏的趋势也在不断更新和加强,但明显已经跟不上苹果和谷歌的步调。此时诺基亚的角色已经从行业引领者转变为追赶者。


在终端市场,虽然苹果每年只发布一款iPhone,但凭借其出色的工业设计、人性化的UI体验以及丰富且高质量的APP,短短几年就席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谷歌的Android系统则由于开源的特性,吸引了全球大大小小的终端厂商加盟,形形色色的高中低端Android手机短时间内全面上市。


这一切让诺基亚有些手足无措,疲于应对。


被逼入绝境的诺基亚,终于幡然醒悟,积极寻求新的突破。除了继续更新和完善塞班平台的触控体验之外,诺基亚还力图能够在新的系统平台上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相抗衡。


在2010年的全球通信大会上,诺基亚携手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的Meego系统平台,并在2011年6月推出了首款搭载Meego平台的智能手机N9。N9凭借其全新的一体式机身设计以及Meego平台简洁有趣的触控体验,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遗憾的是,在诺基亚与微软结盟专注于Windows Phone平台的产品研发之后,诺基亚于2011年9月便宣布放弃此前被用户普遍看好的Meego平台,N9终成绝唱。


苹果和Andorid联盟的快速普及,不仅抢夺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而且攫取了手机市场绝大部分利润空间。2008年起,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一直不断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终结了芬兰巨人长达14年的市场霸主地位。


市场地位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公司市值上。过去十几年,诺基亚市值从最高峰的近2500亿美元一路下滑到仅百亿美元。反观苹果公司,iPhone系列产品上市热销后,苹果的市值短短几年间从不足250亿美元火箭般蹿升到2012年创纪录的6230亿美元,成功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铸就了今日的苹果帝国。


终于,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以及大批专利组合的授权,价格之低让福布斯杂志也惊呼不可思议。至此,诺基亚手机帝国大势已去。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归入微软旗下。正所谓“百年帝业一朝丧”。


谁是凶手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当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微软收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这句话时,不少诺基亚的拥趸有一种悲凉感。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怎料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百年IT历史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上演了无数在产业变革时转型失败的悲剧。其中,诺基亚的故事特别让人嗟叹。因为,如今全球已进入一个真正以手机为第一终端的新时代。作为手机领域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诺基亚的转型使命远远没有其他失败先例那样艰难。诺基亚要做的只是在自己手机领域的原有优势和品牌号召力基础上,变得更加开放、灵活,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绝不是核心业务翻天覆地的大转型。


那么,是谁谋杀了诺基亚?总结多方论点,有和主观论两种。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教授马蒂?帕约拉认为,注重质量的诺基亚,形成了以工业制造为主的硬件文化和心态。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在这方面诺基亚落在了后面。


中文资讯网主编沈肃表示,诺基亚人员臃肿,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不思进取,机型太过陈旧,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潮流需求,既不能进行自我变革,也不能与时俱进。最关键的是,它没有把握住朝代变革的脉搏,被新技术浪潮彻底吞没。加之不重视客户体验,沉迷过去,固步自封,诺基亚的没落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主观论者则认为,诺基亚对产业变革的迟缓反应和频繁的决策失误,致使它一步步滑向无底深渊。


事实上,曾带领诺基亚在1992年深度转型的总裁奥利拉很早就看出传统手机在2000年左右会遭遇瓶颈,并开始推动下一代产品的研发。1996年,诺基亚就率先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诺基亚9000,有电邮、传真和上网功能。2000年,诺基亚就开发出类似iPhone的触屏式智能手机,并于2004年推出成品。可惜的是,虽然方向正确,但其智能机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不佳,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成功。面对投资者纷至沓来的质疑,奥利拉开始动摇并于2006年卸任。其继任者、诺基亚财务总监克拉斯沃则过度关注财务状况,将智能机和传统手机部门合并,盈利的传统手机重新成为诺基亚的主导。如果奥利拉坚信自己的判断,力排众议,继续开拓智能手机市场,今天的诺基亚王朝或许依然强盛。但可惜,他不是雄才大略的乔布斯,历史也没有“如果”。


之后,诺基亚的董事会和股东会又犯了一个大错误——2010年9月,诺基亚引进微软的埃洛普担任CEO。


当时,外界就普遍认为埃洛普是微软的特洛伊木马。埃洛普上任后,诺基亚彻底抛弃自己的Meego系统,彻底拒绝开放式的Android系统,一意孤行绑定手机领域完全边缘化的微软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开始印证“木马论”。之后,诺基亚的战略似乎都是为了有利于微软进军移动领域服务,而不是为了实现诺基亚本身的转型。


2011年,埃洛普宣布诺基亚和微软战略合作。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选择与微软合作几乎是一个致命决策。当时,诺基亚最迫切的任务是完成智能手机领域的转型。3年前还是手机霸主的诺基亚完全有足够的空间从容选择各种机会。微软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让诺基亚孤注一掷的合作对象。因为微软自身面对的移动互联网挑战远比诺基亚更加艰巨,转型更加艰难。


对于与微软合作,30年前曾经与微软合作开发网络操作系统的3Com创始人鲍卜有着深刻的体会:“就好像是与母蜘蛛黑寡妇交配一样,能活着出来就是万幸了。”的确如此。诺基亚与微软结盟主推Windows Phone产品后,并没有缓解公司连续几个季度的持续亏损。诺基亚不得不变卖芬兰总部的大厦、关闭全球多地的组装工厂、全球范围内大裁员。


即便如此,诺基亚还是将与微软合作这条路走到底,最终将手机业务及诸多专利打包卖给了微软。


有分析人士称:“虽然这次不是全部收购,但是手机业务毕竟是诺基亚的核心所在。微软不要的部分,一块是2013年7月刚刚购并进来的网络设备业务,另一块是亏损巨大的地图业务,完全像是微软甩包袱,也像埃洛普部署已久的棋局。”


从任命埃洛普为CEO到与微软合作,再到最终卖身微软,三个致命的错误决策环环相扣,越到后面越没有选择余地,注定了诺基亚继续滑向匪夷所思的不归路。(国企杂志 赵闪闪)


十月热点:

1、行业峰会:2014通信连锁高峰论坛

10月20-22日 黑龙江·哈尔滨

仅邀请10家连锁店面以上的老板参加


2、培训课程:通信零售超级操盘手·店面运营系统

10月26-28日 江苏·无锡 12月中旬

教你建立可快速提升业绩的店面运营体系

详细课程大纲请回复 8


报名热线 朴老师:133 8115 900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