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出生后开始排出黏稠,墨绿色的大便,这就是常说的胎便。胎便是由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绿素等物构成。
胎便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大约2-3天差不多排清。有的新生儿胎便排出比较缓慢,如果我们观察发现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便排出,就要请医生排查原因。
一般来说,宝宝在出生后6—12小时会排出墨绿色胎便,早产儿,低体重儿可能胎便会排出的晚一些。这种正常墨绿色的胎便,一般持续2—3天,随着母乳的吃的量增多或者配方奶的添加,胎便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浅绿色。
当胎便排清后,宝宝的大便颜色就会进入黄色,金黄色,土黄色等正常的阶段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正常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偏稀,呈均匀糊状,带有酸味并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多数宝宝一天排便次数约为2—5次,部分新生儿也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每天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也有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2-3天才排出1次,但排气及吃奶情况都正常。吃母乳的宝宝偶尔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能力正常,身高、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就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是配方喂养,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的,略干,呈条形,常有明显的奶臭味。如果奶液中含糖份较多,宝宝的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的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少许“奶瓣”属正常现象。有些宝宝每次放屁都要崩出少许的大便,这是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肛门闭锁不全所造成的。总是蹦出极少量的大便,要及时清洁,预防红屁屁发生。
新生儿异常大便:绿便,稀便,便秘,血便等。
绿便:当宝宝出生1周-2周以后,大便偶而表现为绿色,原因一般多为腹部受凉,奶温过低,摄入量持续不足,惊吓等。母乳喂养的妈妈食用绿叶菜过多,或者妈妈服用铁剂,宝宝也会产生绿色大便,绿便可伴同时有稀便,水样便等。观察中发现宝宝产生绿色大便,要及时排查原因,加强腹部保暖,确保奶温合理,加强奶具的消毒等。
稀便:宝宝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且稀,为腹泻的主要表现。
稀便持续就是腹泻,腹泻主要分生理性和并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早产儿等宝宝消化系统发育欠成熟,经常发生稀的大便。再有就是进食的量和质不恰当,导致宝宝消化道功能发生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妈妈饮食不合理,宝宝吃母乳也会因起而腹泻。
生理性腹泻的小宝宝一般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长正常或者缓慢。到6个月时添加辅食时大便会逐渐转为正常。
感染因素导致的病理性腹泻症状表现为:稀便次数增多,食欲减退,哭闹,拒奶,发热,精神状态下降,大便中带有粘液或者果酱样血便,体重下降等。
腹泻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婴儿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根据病程腹泻病分为3种: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按病情分为: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是轻度至中度脱水或有中毒症状。重型是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如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便秘的表现:婴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燥,排便的时侯困难,甚至3-4天不排大便。个别宝宝同时伴有腹胀,食欲下降,呕吐,哭闹烦躁不安等症状。大多宝宝排气正常,排便时痛苦表情,表现为烦躁,单纯性便秘大部分是因为结肠吸收的水分电解质增多而引起。
当宝宝持续几天吃奶量比较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所以致大便量减少,而且变得发稠。当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比较弱,可导致大便的干燥。
宝宝大便性质和食入奶液的成分关系密切。如母乳喂养的妈妈饮食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少,大便容易呈碱性,干燥。如果妈妈饮食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容易呈酸性,次数变多而且便软。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表现为体重不增长或者体重增长缓慢,对于这种便秘增加乳量之后,便秘的症状就明显得到缓解了。
临床所见: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肠壁等都能引起便秘。
环境因素导致稀便或者便秘也常见: 宝宝受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稀便和便秘。
配方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当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堆积时,容易引起便秘。另外,如果室内干燥、饮水不足等原因都可能是宝宝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 所以配方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
环境因素导致稀便或者便秘也常见: 宝宝受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稀便和便秘。
新生儿血便的产生原因:
大便带血暗红色:如果肠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组织或息肉,会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经过肠道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因为血色素会和肠内细菌发生作用,所以颜色不会是鲜红,而是暗红色。
鲜红色血便: 表示出血的地方距离肛门较近,有可能是便秘,大便排出时造成肛门裂伤所致。
黑色血便: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如胃或十二指肠出血,颜色就会是黑色的。越高位的肠胃道出血,大便的颜色会呈黑色。
越接近肛门的出血,大便颜色越鲜红,而中间段肠胃道出血,大便则会呈现暗红色或是咖啡色。
观察中如发现小宝宝大便中有血便要及时就医检查,并做记录,向医生详细提供所观察到的情况。
新生儿的大便每天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尽早就医检查。
做了不起的月嫂,让生活更美好
长按下方图片扫描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