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朝夕网络成立后,汪晓明和他的团队做了许多尝试。
他们的思路是一开始做咨询,主要以偏技术为主,通过不断的科普推广,让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发芽夯实基础。
除了咨询,汪晓明的公司后来还跟银行陆续合作跟区块链有关的项目。因为之前做的都是偏实验性的项目,离落地还有一些距离,所以汪晓明还在想接下来这条路怎么走,一方面TOC的业务技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TOB的业务爆发性不够强,想做大的话其中存在很多待解决的瓶颈。
汪晓明得出了初步预言,就当时区块链而言能够引领行业、模式清晰又能做成一定规模的,主要就是三方面:一个是矿机,另一个是交易所,最后就是投资。
现在的市场表明,汪晓明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矿机,交易所和投资这三大领域这两年集中大爆发。
早在2016年,汪晓明正式布局硬件领域,但一开始还是踩了不少坑。首先,硬件的投入要比软件大的多。其次,硬件需要有强大的供应链,一个矿机实际上需要的供应商一般在几十到上百不等,一个环节时间跟不上就会容易造成整个项目的时间被拖后。最后,硬件万一没做好,可能意味着前期投入功亏一篑。
这就是当时整个硬件行业的困境:没有足够成熟的团队,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汪晓明最终认识到,即使矿机做的再好,底层公链技术很不成熟、性能问题无人解决、区块链技术仍然无法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就意味着没办法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如果技术问题解决了,不仅仅改写的是自己的人生纪录,甚至改写整个行业。
恰恰由于汪晓明2年的踩坑经验,才让他最终清楚的认识到,公链才是当下行业中最有意义最能推动技术发展的项目。他将自己和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全部开源给社区,因为他认为,区块链就是一个这样无私的、每个人都可以为之奉献的行业,他之所以如此热爱这个行业,也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具备的特性和他的价值观完全相同。于是,汪及团队正式迈向公链这一更加伟大更具挑战性的事业。